查看原文
其他

太经典了!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从化......

广州从化发布 广州从化发布 2021-11-13



没想到从化的

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那么多~
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

是古老且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

从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
多应运着日常生活而生
并兼有浓浓的文化底蕴

  • 恢弘热闹如鳌头醒狮、从化猫头狮

  • 绚丽绝伦如走马灯

  • 传奇趣味如刘仙姑传说……




目前从化区有24项非遗项目,26名非遗传承人,涵盖了从传统舞蹈、习俗、医药、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类别,这些项目是我们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


今天

小编带你一起走近

我区部分非遗项目

细细品味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与文明

感受其魅力


非遗传统舞蹈项目



鸡公狮


鸡公狮舞流传于从化良口镇,是从化独特的狮舞品种,狮头形状神似公鸡,每逢村中过节拜年、添丁上灯、新屋入伙时,附近几个村里就会轮流上阵表演,以驱邪镇妖,祈求五谷丰登。



鸡公狮发展至今已演变成4个套路,即金鸡报晓、斗鸡走马、过河吃蟹和双鸡舞镜。


从化猫头狮


《从化猫头狮》是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从化猫头狮流传于从化客家人群中,是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结合体。它风趣、幽默、灵活的表演神态,散发出客家人独有的民俗韵味。



在宗族礼仪、神庙滩头祭祀、拜年贺寿时,人们必会敲锣打鼓吹唢呐,架起猫头狮、戴上面具,闪展腾挪地舞狮,以驱邪镇妖,盼如意吉祥。


鳌头醒狮


鳌头醒狮是从化区鳌头镇桥头村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。传统的鳌头舞狮技艺有“出洞”“上山”“巡山”“会狮”“采青”“入洞”等,尤以“采青”动作难度较高。采青有采高青、地青、水青、蟹青、凳青和桥青等。



独创的一套“狮之出洞睡佛取灵芝”的套路更是独一无二,寓意为事业更上一层楼、一帆风顺、官运亨通、前程似锦等。


麒麟舞


麒麟舞是从化区城郊街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,集歌、舞、乐于一体,舞麒麟首先要拜祖先和师傅神位,路过村庄、社、庙和桥梁等要敲响锣鼓钹、敬礼一至三次,到达目的地村庄后,再拜当地祖先,祠堂、社、庙和桥梁等,意为保平安。



舞麒麟头共18段。先走园台,踢四门,入山寻青,诉冤,抢青送青等。紧接着是武术表演,伴随三段武功动作,其中各人各路花拳不同,第一段为车铜锤,第二段为猜横马,第三段为花拳,接着舞双头棍、大关刀、大钯、长龙、藤牌、舞双刀和长棍。


从化水族舞


从化水族舞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。早在清朝嘉庆年间,当地村民就有表演以鱼、虾、蟹为主体的水族舞队伍,逐渐形成了这一旨在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的习俗。



水族舞融音乐、舞蹈、工艺美术和杂技于一体,表现出一种原始、古朴的美感,保留着原生态舞蹈特征。水族舞以“鱼游春水”“鱼跃龙门”“鱼虾嬉戏”“鱼乐升平”四个段落的舞蹈为表演套路。


非遗传统技艺项目


吕田头酒

从化吕田头酒酿造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,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历史。起初,因为粮食紧缺,当地人只是用土茯苓和番薯作为原材料进行酿造,再加上交通闭塞,酿造出来的白酒也只是当地人饮用,后来人们慢慢开始用大米作为原料进行酿造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

酒酿出来的头五斤酒因为残留物太多且度数太高而要舍弃,当初人们把这些酿造出来的白酒叫吕田米酒,后来由于酒的味道纯正且有一股浓烈的芳香味被称为酒的上乘品,故称“从化吕田头酒”。


吕田豆腐制作技艺

吕田豆腐流传于从化吕田镇,吕田镇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素有“广州豆腐之乡”美称。吕田豆腐传统的制作技艺步骤要求严格,选豆、泡豆、磨浆、滤渣、煮浆、点兑、压制共七道工序制作而成。


制作的关键是用水、选豆、磨浆。首要一点就是用水,吕田豆腐用的是取材于桂峰山流溪河源头的泉水,清澈甘甜,含丰富的矿物质。选豆,选用当地人纯天然种植的自留种青豆,混合黄豆做出来的吕田豆腐有豆香味浓郁,口感极佳。正宗的吕田豆腐坚持使用纯天然原料,讲究技艺的传承,有着重要的饮食文化价值。


水湾田百花酒酿造技艺

水湾田百花酒流传于从化江埔街,水湾田百花酒酿造的历史可追溯至民国初期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。


旧时,黄氏家族在梅州蕉岭迁徙到从化锦洞一处名为水湾田的地段,并定居此处,同时将祖先的酿酒工艺进一步传承发展,结合当地山野间的奇花异草等天然材料,以山泉水和上等大米作为原料进行酿造并一直沿用至今。从化水湾田百花酒酒味纯正且有一股浓烈的花香,具有香醇美味、活血养气、美容养颜、暖胃辟寒的独特功效。故称“水湾田百花酒”。


谭氏蜂蜜

谭氏蜂蜜炼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。传统的蜂蜜炼制技艺是用竹笼养蜂,以饲养中蜂为主,也养一些意蜂,采用的割糖脾取蜜的方法。



打蜂蜜的时候要非常细心,打开一只像手摇甩干机的铁桶,把两片装满蜂蜜的蜂巢板放在桶内悬着的网状铁框上,盖上盖子,然后摇动与网状铁框相连的手柄,最后沿同一方向用力摇动手柄,巢里的蜂蜜就像洗衣机给衣服脱水一样,自动流出,聚集到铁桶里。 




走马灯

现从化流行的走马灯主要有两种式样,一种是以流溪河东岸及城郊农村多用的长形花彩灯,另一种是西岸主要是现时鳌头镇流行的颇具古风的八面球形灯。



花灯造型独特,同时集绘画、工艺、剪纸、书法、诗词于一体。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,主要体现在编织、印花、剪、刻、裱、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。





非遗传统民俗项目



添丁上灯




“添丁上灯习俗”是从化地区富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。从化粤语方言“灯”与“丁”同音,上灯意为“添丁”。


从化添丁上灯习俗历史悠久,在明末清初就是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。每当老百姓谁家生了男孩,就会在春节元宵或中秋节期间习惯挂花灯(即为上灯)。


洪圣诞




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三日是洪圣诞日,太平镇的钱岗、颜村、文阁、沙溪、影田等地的村民均在二月初一起开始筹备大王诞活动,提前通知亲朋好友。


届时,男村民敲锣打鼓,醒狮欢舞,燃放鞭炮,村里村外热闹非常。妇女们箪食壶浆,联群结队,穿街走巷,首先要前往高庙祭奉洪圣帝。二月十三日这一天,庙会人气鼎盛,盛况空前,人山人海,香烟缭绕,热闹非凡,络绎不绝的人群均抬着祭品拾阶而上,大家祈愿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合家安康。


非遗民间文学项目



从化温泉传说




  从化温泉传说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,传说的雏形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,据故宫珍本丛刊《广东府州县志—从化县新志》所记《饭甑泉》的传说。传说讲,有一洗甑者没于龙潭,从此有温泉流出,名“饭甑泉”。



1989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广州市民间故事选《羊城人仙神》收录了《龙宫煮泉》和《香粉瀑的传说》这两篇反映从化温泉传说的民间故事。



刘仙姑传说




  传说刘仙姑出生于洪武明朝永乐十七年,是从化宣溪第五代后人。从化宣溪坐落在温泉镇。据说七百多年前,朱元璋自明朝洪武元年从江西迁到韶关南雄珠矶巷,再由番禺迁到从化,刘城君四兄弟来到了从化,以前这个地方叫宣溪,后叫宣华,解放后改为宣星。



刘仙姑原名叫刘玉兰,6岁时就被送往焦岗村(现宣星村)当童养媳,饱受着夫家的欺凌,尤其是婆母的无情虐待。刘仙姑在夫家的家务是每天砍三担柴,挑三担牛粪,织三箩纺麻线,还要上山放黄牛。刘仙姑的悲惨遭遇很快传到玉皇大帝里,于是下令派神仙白眉仙下凡到人间暗中去帮助刘仙姑并使她成仙。


非遗传统医药项目


叶氏正骨术


  “叶氏正骨术”流传于从化良口镇石岭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其正骨和扭伤药膏制作有自己独特的配方。正骨方的配方有驳骨方、龙血竭、乳香、末药、老陈皮、大驳骨、小驳骨、甘草和淡水小螃蟹;扭伤方的配方有藏红花、乳香、末药、大黄、刘奇奴、宽根藤、赤药和冰片。


其配置程序较为简单:先根据病情的不同,挑选上述配方中的原材料,并分别将其碾制成粉末;其次将粉末放入锅内,加水熬制;至糊状舀出,均匀地涂在纱布内,敷于患处即可。


非遗传统音乐项目



客家山歌


  从化区除了本地人,还有一大部分是客家人。因此,也就存在着两种方言,一种是本地语,另一种是客家语。客家山歌有劳动歌、劝世歌、行业歌、耍歌、逞歌、虚玄歌、拉翻歌、谜语歌和猜调、小调、竹板歌等。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行江埔街凤凰村、上罗沙、下罗沙、锦一、锦二、锦三等村的“过山拉”。



点个然后转发吧




文字:区文化馆  邝锦雯

图片:区文化馆  邝健华 张艺馨

编辑:黄彦祯

初审:陈治

编审:梁伟东

审核:邬影红

(本文由“广州从化发布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


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“精选推文”


从化!有颜值也有内涵

从一封家书到一条微信,从化人的幸福之声这样传递

从化重拳出击,今年已查处“百吨王”21台

预计10月开工!花都到从化将新增一条高速


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